還給孩子創作的膽量

2012121722:53

還給孩子創作的膽量

  • 作者:李坤珊
  • 2012.12.12

相關關鍵字:

「害怕犯錯」的孩子中規中矩,作品通常缺乏個人特色,
成人該怎麼協助他找回創作的膽量與樂趣?

- - -

有一些幼兒,從很小開始,就習慣了「不要犯錯」。所以他們情願抄字、模仿、甚至請別人幫忙,也不願意放心大膽的試試拼字、畫不一樣的頭髮顏色、或自己一試再試做做看。

結果是,這些幼兒的作品通常都「很正確」,但也都很類似。因為缺乏了個人特色,所以張三跟李四的作品,都很相像。換句話說,這些孩子的創造力和創造膽量,在小時候,就已經開始拉警報了。我常常在想,這樣的問題出在哪兒呢?

我所任教的學校是採三至六歲孩子的混齡教學,這是我個人很喜歡的模式,因為它很多元,多元的環境能帶來無窮的創造泉源。但我為什麼還看見那些情願抄寫和模仿的孩子,出現在這樣多元的環境裡?

現任學校的政策,是把所有大班的小朋友(十五個),在下午的時間集中在一起,由我和另一個老師任教。

因為這些小孩來自三個不同的班級,這樣的編班型態,兩年來讓我終於看見了一個事實:老師(或成人),在幼兒創造力的發展上,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。

推手還是殺手?

從這兩年來的經驗中,我發現有一班的孩子,在創寫和創畫的活動裡,總要我寫字給他們抄寫,總問:「該怎麼寫或畫?」所畫的人事物也總想接近事實的面貌。「我不會、我不知道如何開始、現在要做什麼?」已成了那些孩子的自我概念,也成了他們判斷自己的能力。

結果就是,他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,內容很一致,比如常跟「和平」有關,用色也很接近。

相對的,其他兩班的孩子,絕大部分既有信心以音為導向,拼出想寫的字,比如以相對字母音/a-p-l/的方式,寫出「aple」(正確拼法是「apple」);也喜歡大膽畫畫,比如,以有力道的螺旋表達激昂的情緒,以出乎其大的腳表達生氣的跺腳動作。五歲的小小年紀,對創作充滿信心,也大膽嘗試。

這樣的結果和經驗,給了我強烈的啟示:身為老師的我,有可能成為孩子創造力的推手,但也有可能成為孩子創造力的殺手呀!

這個體認給了我新的任務。是的,我管不著其他大人的做法,只要孩子在我手上一天,那就是我的責任,我要帶他們體會創造的能力和勇氣。

所以我就與同事安排了星期四下午的課程:合作式的創造活動。這三個月的首要目標,是讓孩子們以兩人小組的合作方式,用有限的媒材,完成他們的創作。

我們以兩個主要的媒介,去引發和找回那些「擔心」孩子的創造信心:其一,把他們與大膽創作的孩子配對成組;其二,以回問的方式,讓那些孩子自己找答案,比如:「想想看,獅子的臉長什麼樣呢?」一旦孩子說出想法或選擇,就讚許他們對嘗試的努力和選擇。

兩個月來,我們的成果已逐漸顯現。那些一直想找標準答案的孩子,在下午的大班時間,開始較能放心的試東試西。

舉例1:我的同伴(My Friend)

我們給了孩子許多媒材,例如碎布、小石頭、毛線、小樹枝等十幾樣。然後請孩子觀察自己的夥伴,想辦法用那些媒材把夥伴「做出來」。

這些媒材不但促使孩子想辦法、變通、改造,也讓他們了解自己是可以「想辦法」的、自己是有能力「完成創作的」。很有趣的是,那些擔心創作的孩子,一開始一直跟我們要「馬克筆」,他們認為只有這樣才畫得像。

而我們在這個活動裡,不提供孩子畫筆的目的,正是希望他們別擔心要一模一樣呀!我們只在孩子完成作品後,讓他們以一筆補畫出臉型而已!

活動結果非常有趣,那些一開始要畫筆的孩子,體驗到他們必須自己想辦法,就慢慢的大膽了起來。有的孩子以小碎石拼出了同伴的眼鏡;有的則索興以長長短短的布頭,拼出了同伴的貼身長褲。

舉例2:大地的藝術(Land Art)

我們帶著孩子走路到學校附近的沙灘,讓孩子就地取材:水草、小石頭、貝殼、小數枝等,去合作創造畫作。我們請孩子與夥伴商討主題,想辦法用那些媒材,去「做出」彼此同意的主題。

這些媒材再一次的,不但促使孩子想辦法、變通、改造,也讓他們了解自己是可以「想辦法」的、自己是有能力「完成創作的」。非常雷同的是,那些擔心創作的孩子,一開始一直問我們:「要找什麼呀?」他們認為那裡什麼都沒有。

而我們在這個活動裡,要孩子就地取材的目的,正是要他們了解「此時此刻、此時此地」就有無限的可能!

那些剛開始找不到東西的孩子,體驗到他們必須自己想辦法,就慢慢的大膽了起來。好像一旦放了心大了膽,他們的眼睛開始從平凡裡看到了神奇。

有一組孩子找來大把海草,築成了三個綠巨人的城牆,不但用的海草品種不一,中間的海鷗羽毛,成了他們「三個巨人」的旗幟(圖1)。有兩個小男孩,不但想盡辦法彎曲岸邊挖出來的根,還以高高低低的貝殼拼出小精靈的遊樂場(圖2)。另一組孩子則以非常簡單的蒐集,隨手創造出了非常有味道的「東西(stuff)」,讓我們三個大人嘆為觀止(圖3)。

你和我有可能成為孩子創造力的推手或殺手,而這個界限,就在我們是不是一直想要孩子有標準答案、遵行標準做法。

且讓我邀請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,允許我們的孩子當百分之百的自己,相信他們真的聽得見樹葉的微笑、頭髮可以畫綠色也可以畫紅色……